学校办公室2016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7-01-04浏览:231设置

一、2015年下半年工作回顾

2015年下半年工作纷繁复杂,最重要的是两项工程:一是顺利完成临港校区搬迁,保障各项秩序最短时间内步入正轨;二是组织十五周年校庆活动,充分展现了新校区的新气象新面貌。这两件工程均有力考验了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在学校强有力领导和各单位强有力配合下,两项工程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2016年工作总结

(一)积极参与学校顶层设计工作

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上海建桥学院“十三五”期间发展规划》经教代会审议、董事会批准,于2016年3月正式颁布,我校规划在本市民办高校“十三五”规划交流中得到了市教委领导和兄弟院校的一致肯定。同时,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专业学位建设、党建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等五项分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2016年11月陆续颁布。参与撰写《上海建桥学院综合改革方案》,并根据市教委要求及时上报综改推进工作情况报告,承接参与市教委现代大学制度试点,参与撰写《上海建桥学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编纂《决策参考》9期供领导参考。

(二)推进卓越建桥计划相关工作

办公室主要承担着“卓越建桥计划”中提高管理效率方面的分项计划,总体进展顺利。

在深化两级管理方面,形成了《上海建桥学院KPI考核体系(征求意见稿)》,以2015年数据为基础完成了内部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各学院成绩排名与往年考核结果基本保持一致,但分差较原考核办法有所扩大,相当部分学院在若干重点工作领域表现不太理想甚至零得分。2017年我们将进一步精简完善KPI体系。

在推进SOP建设方面,设计了SOP模板并得到了台湾淡江大学专家的肯定,完成了机关处室面向学生办事等服务事项的流程指南汇编梳理更新工作,并在信息公开网专栏公布。在新的OA系统中,已有的业务流程如公文处理实现平稳过渡,新开发的用印申请、会议室申请等实现网上办理,后续将尽快推进日常办理量较大的业务流程(如名片制作、请示报告、议题申报、会务接待、财务报销等)上网。

在加强内部制度体系建设,修订了学校章程、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重要文件,规范了校院两个层面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汇总并编制《规章制度汇编(2016)》。推动定岗定编工作,由校办设计了《岗位说明书》模板,会同人事处开展机关部门岗位设置情况摸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形成大部制改革基本框架思路,将于2017年正式推进大部制改革。

在满意度建设工程方面,从后勤服务切入,开展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各项后勤服务事项的满意度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明确进一步改进的方向。下一步将综合麦可思调查报告、学生评教情况等材料,推进全校性的满意度建设工程。

(三)以服务招生为导向加强新闻工作

一是常规宣传出亮点。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并成立新闻中心,从校媒资源整合、机制建设、制度引导、队伍培训等方面形成了传媒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完整格局。采写编发学校简报8期,被市教卫工作党委《教卫动态》、市教委《每周教育信息》、教育部《战线联播》等平台录用7篇,报送其他信息15篇并被录用10篇。出版《建桥报》10期,完成优秀教职工专访8篇,校院网动态发布信息690余篇,官方微信发布85篇,单条最大阅读量过1.45万。改版校园网、新闻网、信息公开网,开发新版英文主页,使校园网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信息更新更加及时。

二是媒体宣传扩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教育报》、《新民晚报》、《文汇报》、澎湃新闻、新华网、人民网、东方网等主流媒体正面报道建桥新闻40多篇,“建桥留学生勇救外校落水女”、“建桥学院成立华东首家珠宝学院”、“徐莉佳担任建桥帆船俱乐部总指导”、 “玉雕泰斗吴德昇与高校携手为申城培育更多‘上海工匠’”、“第九届海峡两岸民办高校校长论坛在沪举行”等新闻被各大媒体纷纷转发。

三是新媒体推广有突破。高度重视利用微博、微信、贴吧等开展贴近大学生视角的校园宣传、师生服务、舆论引导等工作。微博发布400余条(其中被“上海教育”转发7条);百度贴吧发布信息700余条,成功使贴吧管理从无序状态走向了有序状态,从难以控制实现了基本控制;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达1.7万,同比提升了约42%;微博粉丝量达7700,同比提升了约30%。

四是招生宣传点面联动。学校针对招生工作不同时段的要求开展专题策划,报考前策划了《为了一个明天与众不同的你》专题文章,配合招办做好相应媒体招生推广,协助各二级学院提炼展示办学特色并拍摄10部招生宣传片。报考后,加强对学校软硬件环境宣传,制作了《爱上建桥初体验》等视频,该视频得到了新生的积极反响。

(四)创新推进文明文化建设工作

一是启动雷锋馆建设项目。目前该馆已基本具备开馆条件,市文明办、市教卫党委宣传处、市教委民办处领导来参观时对该馆建设给予了较高评价,使之成为继校史馆之后学校又一同时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品牌项目。

二是创办“桥见大咖”品牌栏目。邀请互联网及其他各界大咖来校与同学们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实现学界与业界的对话和碰撞,使同学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大咖,2016年做客“桥见大咖”栏目的均是重量级嘉宾,有中国互联网骨灰级人物、中国黄页创始人何一兵,有阿里巴巴原CEO卫哲,有奥运冠军徐莉佳,有美国商务部前助理部长黄建南,有独自走完长征路的媒体人左力等,涉及互联网、商业、体育、政界、文化等诸多领域,能容纳近800人的大礼堂基本上座无虚席,该栏目的创办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三是加强校园形象识别设计。完成了本科学士学位证书的自主设计,整体设计风格简约、庄重、典雅,既充满建桥元素,又饱含深刻寓意,兼具多项防伪技术,受到了师生欢迎,陆续有兄弟院校专程来学习。启动了学校新VI系统的调整编制工作,规范了校园内部相关识别系统。

四是开展校园文化特色项目评选。举办“第二届校园文化特色项目评选”,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引导二级学院发挥专业特长,共有12个二级单位申报16个项目,评出获奖项目8个,培育项目8个。

(五)做好办公室常规行政保障工作

一是加强对外联络争取各方资源。加强与管委会沟通联系,顺利落实100套双限房分配给教职工,争取管委会30万元经费用于举办海峡两岸论坛、5万元经费用于开展春节学生慰问。加强与市教卫党委、市教委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成功申报市教委处室本部专项项目3项、上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2项。获得53万高校安全环境示范点建设经费。

二是认真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据统计,本年度信息公开网更新发布信息720余条,处理信息公开申请2件,总访问量逾714万次,日均点击逾3000次。据市教委公布的全市高校信息公开评议结果,我校在全市60余所高校中位列16,位居上海民办高校第1名。

三是积极稳妥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国信网信访件4件、市教委转人民来信5件、市教委来电处理单1件、12345热线转办单8件、接待信访人5人,协助处理校内若干起突发事件,降低各类负面信息影响,确保学校各项秩序平稳,得到了市教委信访办的高度评价。

四是不断提升后勤服务水平。今年我校分获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工作优秀示范单位、全国后勤文化先进单位。2016年,各类公务用车2000余车次,班车5500余车次,累计总里程约150万公里,在人员未增加的情况下,总里程达到了康桥时期的3倍。5家食堂获上海市高校6T达标食堂,3栋学生公寓在全市高校学生公寓达标评比中获得5星级学生公寓、2栋学生公寓获得4星级学生公寓,社区管理获评卓越组织奖。

常规工作占据了办公室大部分工作时间,上述车辆调度和社区管理只是我们一小部分常规工作,我们还负责:公文处理、年鉴编撰、会务接待、年检工作、规范收费、校友会(基金会)、档案管理、高基报表、综合治理、消防工作、户籍管理、交通管理、报刊征订、信件邮递、卫生疾控等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年来,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成员的辛勤努力下,办公室以较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较强的团队意识,认真面对每一项工作,基本完成了既定工作。我们也深刻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不小进步空间。

一是宣传办学成绩特色方面仍有不足。宣传部门主动对接联系基层单位不够,一些非常好的新闻线索埋没在基层单位而没有得到有效宣传。宣传更多局限于常规性新闻事件报道,策划性、提炼性宣传报导不够。

二是深入基层调查了解信息比较薄弱。办公室还是忙于事务性工作,主动深入基层了解需求、了解信息还不太够,没有当好领导耳目嘴的角色。

三是督察督办和跟踪反馈还缺乏力度。近两年来,学校接连推进卓越建桥计划、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展综合改革等重点任务,尽管已经出台了督办制度,日常工作中也经常以邮件、电话等各种形式催办督办,但很多重要工作跟踪不力、反馈不及时、屡有拖延等现象仍比较突出。

四是内部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团队梯队建设尚有待加强。面对学校的变革,办公室内部的学习活动虽有所开展,但还不够深入。离标准的学习型组织五项基本能力“系统思维、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还具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班子集体研究不够,人才培养、梯队建设还不健全。


返回原图
/